关于第十六届市政协第四次会议第91号提案的答复函

发布时间:2025-08-06 17:38信息来源:市司法局文字大小:[    ] 背景色:       

郑伟委员

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提案》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经认真办理,现答复如下: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市司法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坚持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的重要指示精神,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普法工作,会同市民政局、市教体局、团市委、市妇联、市中院、市检察院等有关职能部门,形成合力,共同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未成年人的浓厚法治氛围。

一、强化统筹部署,凝聚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协同合力

市司法局作为全市普法依法治理整体工作的牵头部门,将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纳入全市“八五”普法规划重点和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列入年度重点普法目录。牵头部署全市未成年人相关部门,共同针对防范校园欺凌、毒品、诈骗等未成年热点、难点提升未成年人法治意识、法治能力、法治素养。以立法、执法、司法、法律服务多方面全面优化工作举措,汇聚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合力,全力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二、深化全域覆盖,构建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矩阵

(一)以普法责任制落实为抓手督促职能单位严落实

一是明任务。连续九年督促未成年人保护责任单位明确普法任务,制定普法个性举措清单,压实普法责任,通过政务媒体面向社会公开未成年人普法职责,促进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高效落实。

二是抓统筹。市检察院负责牵头七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加强全市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为未成年人撑起法治之伞”。市司法局、市教育体育局对全市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进行选聘,707名公安、检察、法院、司法工作人员担任568所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日常通过“开学法治第一课”、“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61”儿童节、成人礼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送法进校园等系列普法宣传活动。市民政局完善政、校、家、社联动法治宣传机制,打造普法矩阵,让全民共享未成年人保护普法公开课。

是严督促。市司法局以普法责任制年度报告述法履职评议制度、重点工作提示单、督办工作单等督导方式,常态化督促市民政局、市教体局团市委、妇联、政法系统市直单位以多形式、多角度,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抓好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二)以宣传教育为主线部门协调联动共推进

一是强化集中法治宣传。全市未成年人职能部门61儿童节、“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普法节点,结合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法等与未成年人切身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开展“法治同行 守护成长”、“成长路上,与法同行”活动千余场次,依法保障40万名中小学生合法权益

二是强化六大保护。携手推动协同发力,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和司法保护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法治蓝天。

1.家庭教育履行家教主体责任。市妇联编制《两纲》,设置“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对未成年人实行分级干预”“降低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占未成年人人口数量的比重”的目标,不断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出台《家庭教育五年规划》,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推出家庭关系、青春期教育等精品课程,指导基层妇联在社区家长学校定期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及咨询服务,从源头上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市民政局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立足职能,成立未保法宣讲团,进社区、进校园、进乡村,举办宣讲活动千余场,宣传家庭教育促进法、反家庭暴力法等与未成年人家庭、学校、社会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宣传月”“把爱带回家——送法到家”等未成年人普法宣传月活动200场次举办淮南市未成年人保护法主题书画展,展出30余幅优秀作品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2.学校教育法治融入学校教育各阶段。市教育体育局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充分发挥法治教育在立德树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有针对性开展相应的普法教育活动引导未成年从小养成尊法守法习惯。

一是保障未成年人法治教育课堂主渠道。把法治宣传融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各学校根据实际,结合宪法发展历程、环境保护、未成年人保护、交通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网络安全、应急管理、防范校园欺凌、禁毒和预防沉迷网络等内容,开展系列专题活动,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做到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化解矛盾靠法,全面提升未成年人法治素养

二是强化未成年人宪法法治教育。持续开展“学宪法讲宪法”“宪法卫士”系列学习活动淮南2名学生在全省第九届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法治素养和演讲比赛竞赛中,获得全省一等奖。淮南市实验中学师生参演2025年安徽省第二届少儿法治春晚,深入诠释了青少年法治素养培育成效。“12·4”国家宪法日“宪法晨读”活动,全市42万中小学生共同参加,让宪法之声深入人心,让宪法学习成为人生“必修课”

三是丰富未成年人法治文化生活全市900多名政治思品课教师参加法治课培训,道德与法治学科优秀教学设计评选活动,搭建“三位一体”青少年法治教育体系。市关工委、市教体局、市司法局、团市委共同举办第五届全市“关爱明天·普法先行”中小学生演讲比赛,通过层层选拔的29名参赛学生声情并茂讲述自己对法律的理解与法治的崇尚。市教育体育局、市司法局共同开展两届“宪法润童心 法治伴成长”宪法童谣诵读传唱活动,征集童谣诵读传唱视频作品30多部,为幼儿提供法治文化启蒙。举办“喜迎二十大 建设法治淮南”优秀法治文化作品征集活动,征集各类青少年法治作品近300

3.社会政府联动提升法治素养。寿县、田家庵区、大通区、谢家集区分别建成少年模拟法庭小小少年“模拟法庭”体验式增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活动实践全市2个省级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13个市级青少年法治文化基地覆盖各县区,20个法治教育资源教室,共同为在校师生提供法治实践场所,助力学校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全市中小学校通过法治主题班会、法治故事会、法治书法绘画竞赛等多形式活动营造校园法治氛围,让孩子们“法”教于乐。

4.司法保护守护未成年人成长之路。市妇联联合市检察院、市民政局等单位共同签署《多跨协同闭环式救助涉案未成年人工作机制》,推动构建涉案未成年人闭环式救助模式。市检察院“蓝天使”未检工作室、市司法局“未成年人保护公益律师团”法治工作团通过普法新模式,150余场次“牵手少年 检护未来”“携手落实两法 共护祖国未来”等专项活动为在校学生、困境儿童暖送法治关爱。市中级人民法院持续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和犯罪预防工作,通过优化审判机制、强化教育引导以及细化矛盾化解,运用法治力量为幼苗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谢家集区人民法院成立“谢大姐调解工作室”,通过登记摸底、走访动员和专业培训等,组建政治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群众威望高的法院“五老”志愿者队伍为法治“护苗员”,以“夕阳红”照亮“朝阳红”。全市司法行政部门225名司法行政干警、律师法治副校长入校开展宣传500余场次;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舜都社区设立首家未成年人保护社会工作站;淮南市普法志愿者支队组建教育系统大队,招募千名“豆娃普法宣讲员”及百名教师志愿者联络员加入普法志愿队伍,将法治宣传教育融入校园生活,学校教育融入社会组织志愿服务

5.网络保护‘e’起护苗守护成长市委政法委、市司法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预防未成年违法犯罪专项线上闯关答题》活动,全市10万人参与答题,31万余人次参与趣味学法。市委政法委、市司法局、团市委共同制作《豆娃说法之如何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法治动漫,通过开学法治第一课、送法进“社区”等活动组织未成年人集中学习观看,趣味生动的教学方式教育引导未成年人远离违法犯罪。淮南市“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开设普法云课堂,4万名中小学生在线学习。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发布”、“淮南政法”、“淮南普法”等报刊、主流媒体、政务官方微信、微博常态化发布未成年人普法宣传稿件、开展以案释法案例解读。

三、聚焦源头治理筑牢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法治防线

1.持续矛盾化解。市司法局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基层司法所和各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各村“法律明白人”在春节期间开展集中排查工作,积极排查调处涉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矛盾纠纷,防止侵害未成年人权益事件发生引导法律明白人在调解工作中增强敏锐性,注重收集上报涉及未成年人矛盾纠纷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就地化解,从源头上预防民转刑命案的发生。市妇联有效发挥“谢大姐”“孔大姐”婚姻家庭辅导室、12338维权热线等调解沟通机构作用,为权益受到侵害的妇女儿童及家庭提供法律咨询、心理疏导、婚姻家庭关系指导等服务,多途径多渠道化解家庭矛盾。

2.突出维权保护。加大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力度,全面建设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维权“网络”,畅通未成年人申请“绿色通道”,全面推行诚信承诺、免于核查经济困难状况、容缺受理、一次性告知等减证便民措施,对符合条件的当日受理、当日审核、当日指派,实现未成年人申请法律援助“零等待”。全市积极开展“检爱同行,共护未来”、“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专项行动;各级团委设置法律援助工作站,实现未成年人维权援助“应援尽援”。2025年全市累计办理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48件,提供法律咨询200余人次。

3.注重法治帮扶带。市检察院认真贯彻“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实现所有涉未成年人案件由未成年人监察工作办公室统一办理。市司法局,以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与犯罪行为为目标,认真抓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对象个性化矫正工作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市司法局将持续加大全市未成年人管理、服务相关单位落实普法责任职责,在委员提出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校园欺凌等重点方面,开展更多有效针对性强的普法宣传活动,全力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二是针对委员提出的法治副校长队伍建设方面,将会同市教体局,市中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落实各自职责工作,通过举办普法讲座、旁听庭审、少年模拟法庭等送“法”进校园活动,常态化引导未成年人在成长的道路上远离违法犯罪。

三是加强与市教育体育局沟通联系,为全市中小学校提供全市法治专业力量保障,根据学校需求、未成年人需求共同做好司法保障服务供给,共同撑起“法治蓝天” 保护“少年的你”

感谢您对淮南市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办复类别:A

联系电话:0554-2795015

联 系 人:胡瑛坤

 

 

                                       市司法局

                                               2025年6月10日

    正在更新中...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