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充分发挥行政复议职能 切实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全市各级行政复议机构牢牢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一理念,聚焦涉企行政争议源头预防、实质化解、综合治理一体化目标,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化解涉企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着力推动涉企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以高质量的行政复议工作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2篇涉企行政复议文书分别荣获全国行政复议法律文书优秀奖和全省行政复议法律文书一等奖。
一、畅通受理渠道,力拓涉企行政复议覆盖“广度”。一是搭建“线上+线下”全覆盖平台。全面落实便民利民原则,积极搭建“电话、网络、邮寄、传真”四位一体的行政复议申请平台。织密涉企行政复议服务网,督促各县区在企业密集乡镇、街道和园区设立行政复议代办点,推行行政复议咨询、引导及代办业务,为广大企业提供家门口的行政复议便捷服务。二是推行“走出去+沉下去”上门服务。依托“法律服务进万企”“12·4国家宪法日”等活动,组织法律服务人员和行政复议工作人员通过“坐诊+走访”,宣传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排查各类涉企行政争议,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复议引导,实现涉企行政复议上门服务。今年上半年,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290件,其中涉企行政复议申请31件,较上年分别同比增长40%和50%。
二、发挥纠错职能,彰显涉企行政复议监督“力度”。一是敢于监督亮剑。以“如我在诉”的理念,慎重办理每一起涉企行政复议案件,严把涉企行政执法行为的事实关、法律关,充分发挥行政复议监督纠错职能,敢于纠错、善于纠错,及时纠正和制止违法或不当涉企行政行为。二是延伸监督触角。加强穿透式监督,推动行政复议监督效能向案前、案后充分延伸,及时总结行政复议案件办理中发现的涉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通过制发行政复议意见书建议书、错案讲评等方式向行政执法机关及时反馈,督促建立规范涉企行政执法长效机制,实现“办结一案、规范一片、教育一行”。2024年以来,全市行政复议纠错共30件,其中涉企行政复议案件纠错4件,纠错行政复议决定均得到及时履行。
三、注重调解和解,传递涉企行政复议解纷“温度”。一是推行全流程调解模式。大力践行“枫桥经验”,坚持“调解优先、应调尽调”的行政复议办案思路,在涉企行政争议的源头、中枢、末端三处同时发力,探索推行审查即调、案中必调、结案再调的三步调解法,实现立案、审理、结案全流程调解,力促涉企行政争议协商化解。二是打造多元化解纷格局。深化“府检联动”机制,出台检察机关和复议机构联合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的工作意见。针对市场监管领域涉企行政争议多发高发态势,与市市场监管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公安局、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依法处置恶意投诉举报行为的指导意见》,共同建立依法规范处理市场监管领域行政争议工作机制,成立化解行政争议领导小组,设立市场监管行政案件调解室,突出前端化解、多元化解。上半年,全市行政复议案件调解率达46%,一大批矛盾纠纷在行政复议环节得到及时有效化解。
四、狠抓质量建设,提升涉企行政复议审理“精度”。一是规范办案程序。出台《淮南市行政复议办案流程和文书模板》《淮南市行政复议案件听证程序规则》,规范行政复议案件接待、受理、审理、决定等各环节工作流程,统一行政复议文书格式、模板及制作要求,加大听证审理及现场调查力度。二是推行集体议案。出台《淮南市行政复议案件咨询工作规定》《淮南市行政复议案件审理委员会议事规则》,实现市县两级行政复议咨询委员会和审理委员会全覆盖,建立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充分发挥各级委员会职能作用,推行重大涉企行政复议案件集体议案和专家会审,保障案件结果公平公正。全市各级行政复议机构累计举行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听证13场次,组织专家咨询论证10余次。
五、强化效率意识,加快涉企行政复议办理“速度”。一是推行申请“最多跑一次”。开通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受理“绿色通道”,推行“容缺受理、一次告知、事后补正”,实行“应收尽收”“存疑先收”“立收立审”,提高涉企行政复议受理审查时效,切实避免多次跑、多头跑,减轻企业维权负担。二是跑出办案“最快加速度”。实行“繁简分流”,对涉企复议案件,除重大疑难复杂纠纷外,一律“快立、快审、快结”,力争最短时间内作出复议决定,及时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正常行政管理秩序,让行政复议成为化解涉企行政争议的“减压阀”、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助推器”、密切政企关系的“连心桥”。全市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平均办理时间45日,60日内审结率90%,及时实现定分止争。
下一步,全市各级行政复议机构将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决策部署,持续提升涉企行政争议吸纳和化解能力,着力加大助企纾困解忧力度,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进一步增强市场活力,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法治淮南建设贡献行政复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