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八五”普法交出优质中期答卷
“八五”普法以来,我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持续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强化保障措施,构建全民普法“大格局”,描绘全民普法新画卷,谱写了新时代全民守法普法的新篇章。
锚定目标任务“出实招”
来自省法宣办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全省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宣讲超5万场,受众累计超过267.7万人次,有效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八五”普法中,我省突出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新时代全民普法工作的主题和主线,纳入法治安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和“八五”普法规划,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点内容,纳入普法责任清单“共性内容”。
同时,纳入“举旗帜·送理论”系列宣讲重要内容,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县级融媒体中心和“学习强国”安徽学习平台,发挥基层“土专家”“百姓名嘴”等宣讲队伍作用,通过问答、研讨、故事会、音视频、文艺活动等形式,常态化开展面向基层的专题宣讲活动,持续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入脑入心。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
为宣传好宪法,全省持续精心组织开展“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集中宣传活动,2021年组织开展“宪法宣传周”之“七项主题活动”;2022年组织开展宪法颁布实施40周年系列宣传活动。通过举行宪法宣誓、举办网上宪法法律知识竞答、组织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开展全省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比赛等形式,推动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线上线下共同发力,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普法,是我省普法宣传的一大特色。省法宣办联合省委办公厅等6部门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党内法规集中宣传教育活动,重点组织开展巡回宣讲、全省党内法规知识网上竞答、优质论文评选及集中开设媒体宣传专栏等4项活动,覆盖全省16个省辖市、86个行业部门,有力促进党内法规学习宣传常态化、制度化。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开展的各类主题普法活动走进2万余家企业,开展专题普法活动12500余场次,撰写法治体检报告13400多份,梳理法律风险点7000余个,提出法律意见建议8000余条。
此外,省司法厅、省公安厅、省农业农村厅等14个部门深入开展交通安全、征地拆迁、教育就业、生态环保等与基层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10个领域28部重要法律法规普及工作。
实施精准普法“见实效”
公正的审判是最好的普法。五河县秉承这一原则,切实推进学生实践教育的有效延伸,连续多年组织开展青少年“模拟法庭”活动,通过“亲身、亲历”参与,寓教于学,真实再现案件庭审过程,利用身边的人和事对青少年进行法治教育。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让青少年对于法治的体悟更深,更好地树立法治观念。
聚焦“关键时期”,全省各地组织开展中小学“宪法晨读”、法律知识竞赛、法治公开课、模拟法庭等活动。切实发挥法治副校长职能作用,结合“开学第一课”、防范校园欺凌等主题,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普法宣传。
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中小学校聘用法治副校长9585人,实现100%覆盖。全省共建成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195个,每年接待青少年200余万人次。
聚焦“关键少数”,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推动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头讲法治课。将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列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重要内容,年均开展专题学习2次以上。每年组织开展全省领导干部宪法法律知识测试,定期开展旁听庭审活动。
聚焦“关键群体”,开展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试点工作。今年5月,省法宣办部署开展全省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试点工作,选取合肥市肥西县等5个地区作为全省试点区域,分层分类对农村村民、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人员等开展法治素养提升试点工作。通过先试先行,积极探索提升公民法治素养的基准内容体系、科学测评体系、精准提升体系、评价运用体系。
创新宣传形式“下实功”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法治文化公园(广场)等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推动法治文化基地布局合理、覆盖城乡、惠及全民……在“八五”普法中,我省不断创新宣传形式,着力实现普法阵地全覆盖。
“八五”普法以来,省法宣办会同省委宣传部等部门共同命名24个基地为安徽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省法宣办和省教育厅共同命名21个基地为安徽省青少年法治实践基地。全省累计建成市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436个、法治公园(广场、长廊) 439个,村(社区)法治文化阵地30108个,超额完成全国“八五”普法规划要求的各级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数量。
着力打造富有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全省上下努力推动“普法+文化”品牌化。省法宣办联合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等6部门共同打造“法润江淮 共筑美好安徽”法治作品大赛品牌,将地方传统文化、基层依法治理、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与法治宣传融为一体,利用合肥“折子戏”、安庆“黄梅戏”、池州罗城民歌和“青阳腔”等艺术形式创作了一大批法治宣传作品。
为做好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品牌建设,各地积极挖掘传播皋陶、淮南子、管仲、包拯等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组织编写、创作具有地域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作品,形成了皋陶系列法治动漫、“包公普法小先锋”、淮南“豆娃说法”、淮北“茶馆普法”、花鼓灯普法系列剧等地方特色普法品牌。
此外,我省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示范创建。实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三年行动(2023-2025年)”,通过实施“亮牌提升工程”“阵地建设工程”“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法治惠民工程”,力争到2025年建成省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000个,市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0000个。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已建成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54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343个。同时,建立严格的动态管理机制,累计核定撤销或注销国家级、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220个。
原文链接:https://szb.ahnews.com.cn/ahrb/layout/202312/04/node_06.html#c1006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