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网】淮南市聚焦“四路径”夯实法治社会根基
近年来,淮南市深入推进普法工作,创新实施多项举措,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普法新格局。通过 “靶向定责”“精准滴灌”“头雁培育”“激发潜能” 四大路径,层层压实普法责任,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培育基层法治人才,打造特色法治品牌,营造出浓厚的法治氛围。
“靶向定责”强根基。70余家市直单位、部门,连续9年面向社会公布“谁执法谁普法 谁管理谁普法 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清单,紧扣年度普法依法治理重点,围绕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等领域核心法规,“三单一书”清单化、评议报告闭环化,压实执法部门普法责任,推动普法与执法、管理、服务深度融合,“固本强基”筑牢普法工作“前沿阵地”。
“精准滴灌”广覆盖。依托“江淮普法行”“法治基层行”等专项主题活动,深度聚焦领导干部、青少年等重点人群,分层分类精准实施普法教育。靶向发力通过万余场次的“送法进万企”“典亮乡村”“预防未成年违法犯罪”等专项行动,实现法律风险防范、乡村治理法规、青少年法治教育等精准供给,“定向施策”确保普法宣传“精准触达”。
“头雁培育”促治理。深化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完善选聘、培训和管理体系,打造“1+N”交流协作和即时教学平台,培育“法律明白人”5383人。组建“窑和”巾帼调解工作室、“五老”说事团等,进乡村、田间、地头,广泛参与“皖美乡村法治行”、送法暖民“三下乡”等专项行动,及时化解群众矛盾、引导群众依法办事,“赋能激活”乡村法治建设“神经末梢”。
“激发潜能”创品牌。创新“普法+”融合模式,激发地域文化与法治精神融合潜能,成功孕育“豆娃说法”特色普法品牌。多元联动口袋公园建设融入法治元素,建成淮南子诚信法治文化公园、田家庵区“豆娃”游园、大通区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潘集区武庙法治文化园等14个。全市法治文化作品国家级、省级屡获奖项,更多“接地气”“有意思”的法治文化,“合力书写”全民普法守法“法治答卷”。(胡瑛坤)
原文链接:http://fzr.ahnews.com.cn/news/2025/06/19/c_737952.htm